随着市场体系的发育,要素市场在我国正逐步形成,其中,期货市场已悄然兴起。商品期货市场、金融期货市场和证券期货市场,已相继在广东出现,并且促进了市场机制的形成,增强了市场流动性,从而推动了经济体制的转轨变型。期货市场本身带有国际性,现代期货交易又是标准化的,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行事。这样,期货交易中的“投机”行为就不可避免地闯进了人们经济生活。40多年来,中国人一直是将“投机”视为资本主义邪恶行为的。如果说股市在中国出现以后,人们对“投机”的认识已有了某些变化,那么由于期货市场的兴起,就很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评价经济生活中的市场投机行为了。
一、投机是对市场风险的能动性反应
经济体制运行的本身是需要一定消耗的,即运行成本。运行成本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交易成本”,构成交易成本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风险成本”。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远行事实上都存在着风险,即使是计划经济体制也概莫能外,但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风险成本完全由国家承担了,所以从表面来看市场风险被完全掩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既看不到风险的存在,也无规避和转移风险的动机,更无利用风险的本领。而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市场主体面对市场风险必须自己承担风险成本。如果想规避或转移风险,必须支付风险转移成本;同时,市场上还必须有转移风险的对象——即风险承担者。投机行为其实质是承担风险,而投机者在市场上所充当的就是风险承担者的角色。
投机的本意是认准机会,决定行事。作为一种市场行为,投机是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选择最好的时机,充分利用市场运行中各种因素的时间差(包括季节差)空间差(包括地区差),促使资源向合理配置的方向流动,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种商业投资都包含着对未来不确定的商品价格的预期,是要冒市场风险的,所以整个商业投资实际上都是投机性投资,甚至所有的市场行为无不充满了投机的因素——这就是对市场投机的广义的理解。一般所谓的投机,首先要对市场上频繁变动的商品价格做出预测判断,然后再利用市场价格的波动进行风险性投资——这是对市场投机的狭义的解释。总之,投机是对市场风险的能动性反应。
二、投机是商业交易的基本策略
现货市场上的投机行为有很多,广东话“炒买炒卖”就是投机,如“炒股票”、“炒外汇”,就是典型的现货市场的投机行为。还有金属现货的投机、商品现货的投机等等。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不同,现货交易就是实物商品的卖买,而期货交易既有商品交易的性质,又有投机性质的。因此,期贷市场上的投机,实际上是指期货市场上的风险投机行为。西方经济学者为了区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投机,把期货市场的投机称为“市场创造行为”或“确保市场流动性因素”。因为期货投机确实是一种短期的、风险很大的投资,所以有国内学者称之为“短期投资”,是很有道理的。期货市场的投机不同于现货市场的投机,它是在规范的交易所内进行的,严格地受期货市场法规的约束,交易的标的物不是实物商品,而是期货交易所标准化合约,其自由度和选择性很小,而可控性很强。
期货市场的运行是离不开投机这种“短期投资”行为的,没有投机,就没有期货交易,因为期货市场的功能无一不需要投机而实现。
首先,货物市场具有规避风险的功能,期货市场的入市交易者是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的。套期保值就是在现货市场上订购或买进某种商品的人,害怕价格下跌而受损失,为了锁住风险就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一个合约,或者在现货市场卖出某种商品,害怕将来价格上升而受损失,就在期货市场买进一个合约,或者同时卖出和买进一个合约。套期保值者的目的是价格无论怎样变动都不受损失,锁住自己的风险,而把风险损失或风险收益转嫁给别人。但是,如果期贷市场上只有套期保值者而没有投机者的话,风险的转移是不可能的。只有套期保值者与投机者互相对应,期货交易才能实现,期货市场才能发挥规避风险的功能。 其次,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是靠大量的供求和充分的市场流动性而形成的。如果没有期货市场的投机,大家都去套期保值的话,势必供求不足,交易量也难以形成规模,市场的流动性很小。其结果是价格奇高奇低,大升大落,难以形成客观反映供求关系的真买价格。
还有,期货市场减缓价格波动的功能,也离不开投机。投机者在价格降低时买进,增加需求,促使价格弹升;在价格上升时卖出,抑制需求,促进价格下降。于是,投机行为在客观上调节了需求,从而缓冲了价格波动。
总而言之,市场投机是期货市场的必然产物,是任何一种商业交易的基本策略,不懂投机,不会投机,不善投机的人,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三、投机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
其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机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经济行为,具体地讲,属于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投机被认为是一种非法行为而遭到贬斥,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投机行为既承担风险又能带来效益,是市场竞争中不可少的经济手段,理应受到正确对待。
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是按照中央政府的计划来配置社会资源,社会经济的运行完全按计划行事、由计划调节,投机是不允许的。而且,即使找到经济运行中各种因素的差别,却因为计划的相对凝固性,也很难触动它的硬约束而进行随机的调节,有“机”难“投”。由于投机行为与计划调节的抵触性,投机在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被抹杀,投机只是被视为扰乱计划体制的违法行为。长期以来,“投机”与“倒把”、“哄抬物价”等“恶劣”的经济行径相提并论,投机也就成了人们在经济生活中讳莫如深的大忌。其影响所及,成为当前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向市场体制转轨的思想障碍。
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通过市场作用来实现的,社会经济运行符合市场供求规律,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并能灵活地反映资源的供求状况,如相对稀缺的程度。社会经济是一个动态运行的体系,各种因素的差别和不平衡,通过各种经济信号由市场做出灵敏的反应。如果人们能以比较敏锐的目光,通过市场信号观察到这种差别并且能动地做出某种反应,以弥补差别、 调节平衡,并且可能多中得到某种程序的回报,即产生效益。那么,这就是市场条件下正常的经济行为——投机。并不能因此就说市场经济就是投机,投机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润滑剂”。
四、投机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投机之所以成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从根本上说是由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和运行特点所决定的,同时也有赖于投机这种市场行为在市场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投机的作用之一是促进市场信息的流动。市场经济以某种意义上说是信息经济,信息的传播与沟通促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生产和交换。但是,由于种种客观的原因,信息的流动不能总是畅通无阻和有效传播的。市场投机以其灵敏的观察力,捕捉和收集了许多被阻滞的信息,并以其活跃的沟通能力,将原来不能流动的、无效的信息迅速有效地传播开来,产生显著的效益。
(二) 投机的作用之二是中介买方和卖方,调节供求关系。众所周知,市场调节作用的特点在于它的灵活性、局部性和一定的自发性。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即在一定的较长的期限内,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是相对平衡的,但在某一局部地区、某一较短时期内,需求和供给是不平衡的,或者按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的大类来分析,供需总量相对平衡,但是按消费需求的小类细分,某些产品的供求是不平衡的。在这些情况下,市场调节容易发挥其优势,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投机往往能产生良好的效果。投机能沟通产销,中介买卖,实现成交有助于在一定社会范围内调节供求关系,调剂某些社会产品的余缺。投机可以衔接商品供求上的季节差、地区差,客观上起到平抑物价波动幅度的作用,使市场更具流动性。
(三)投机的作用之三是促进社会资源合理流动,有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市场机制的一项重要的功能是节约和配置社会资源,这种功能是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等要素的联动而形成的,。但是,在价格、供求、竞争所形成的联动体系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间、空间上的差别,各要素的联动配合并不总是适当的。这种不匹配的现象,降低了联动体系的效率,造成了社会劳动的浪费。于是,市场机制要求有某种市场行为来修正由时间差、空间差所产生的不匹配,以克服和弥补所造成的损失和浪费,使社会资源向更合理的方向流动,以更合理的方式配置。投机正是适应市场机制运行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市场行为,它虽然不是市场机制运作的主要方式,但是作为市场机制运作的“润滑剂”,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四)投机的作用之四有利于市场竞争。竞争是提供激励、刺激效率的有效方式,发挥着优胜劣汰的作用。市场竞争是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因而也是无情的。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须讲究竞争策略,技高一筹,才能战胜竞争对手。选择时机,是重要的竞争策略,比如选择新产品投产的时机,选择投资的时机,选择改变价格策略的时机,选择广告的时机等等,都是重要的竞争策略,也属于投机。投准机会,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取胜,否则可能导致失利。不会在市场投机,就是不会竞争。
(五)投机的作用之五是承担和规避风险。市场机制的特征之一就是风险,市场经济是一种损益经济、风险经济。任何一种市场行为,如投资、开发新产品等都具有一定风险。于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规避风险或使风险减少到最小程度,就成为市场主体力求达到的具体目标之一。市场有风险存在,就要有风险的承担者。投机者并非真正市场主体,其作用是使真正的市场主体规避风险。投机总是发生在激烈竞争、经常变化的市场上,充满了风险,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投机。正因为投机承担了风险,就能使风险在市场上得以转移,使规避风险成为可能,从而吸引更多的市场风险而参与市场竞争。也正因为投机承担了风险,投机一旦获得成功所得到的回报必甚丰,投机一旦失败遭到的损失也巨大——这就是承担风险的代价。
五、投机行为需要规范化
投机作为市场机制在具体操作层次上的一种表现,是正常的市场行为,作为诸多竞争策略的一种,是不可等闲视之、应有效利用的经济手段。
正因为投机具有上述的一些作用,所以可以这样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会投机,就不会有效益。当然,投机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机制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有出现不正当行为的可能,另外,过度的投机活动,也会人为加剧市场的非正常波动。但其过错不在于投机行为本身,而在于进行投机的人。为了预防这种消极现象的出现,也为了使投机所承担的风险不要超出一般个人和社会所能承受的限度,需要尽可能完善对市场的管理,使投机行为规范化。这就要求对市场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对投机者的资格要严加限制,而对投机行为则不能横加干预,而是以健全的法制将其限制在合理的法度之内。
所谓规范投机行为,是使投机依照公平的条件,在公正的监督之下,在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交易所等规范的场合公开进行。我们所允许所倡导的投机,就是指在合法交易所的“场内投机”,中国这样的市场投机不是太多,而是不够。当然,对于不规范、不公开的“场外投机”,则应积极引导,严加管制。
参考资料:
文章原创于外盘期货官网:http://www.haoyay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