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布”客户端北京2月9日专电(记者 张世彤)我国首个期权产品--上证50ETF期权--将于2月9日正式上市交易,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将进入期权时代。但是,50万的开户门槛却让众多散户望而却步。50万!期权门槛真要这么高吗?
门槛初衷:防止风险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期权试点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指引》中第一条规定,个人投资者参与期权交易,申请开户时托管在其委托的期权经营机构的证券市值与资金账户可用余额(不含通过融资融券交易融入的证券和资金),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政策一出即令股票市场的小散们望其兴叹。
期权是什么?一般来讲,股票市场是没有杠杆的金融市场,期货市场是10倍杠杆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而期权是百倍以上杠杆的更高一级的金融衍生品市场。更形象一点说,股票市场是金字塔的塔基,期货位于金字塔的中间,期权则是金字塔的塔尖。从塔基到塔尖,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越来越高深,风险也越来越大。50万门槛似乎为投资者们规避了一部分风险。
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而言,50万门槛应该是出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等方面的考量,以防出现类似20年前的国债期货事件,亦或2007年的南航认沽权证事件,此亦不乏其合理性。
然而,期权市场也有其风险较小的一面,即单纯买入看涨或看跌期权,这时,期权买方所承担的风险是较小的,最多只是损失其买入看涨或看跌期权的权利金。这种损失是可控的,更不会出现被追加保证金、本金全部损失、穿仓,甚至是倾家荡产。
全球趋势:小合约
综观全球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普遍向小合约、迷你合约的方向前进。与之相对,我国新推出的期货合约普遍偏大--股指期货合约即是一个例证,沪港通、融资融券等的门槛也较高。这对市场流动性、交易活跃程度都有影响,且与全球趋势背离。
韩国KOSPI200股指期权,是近年全球期权市场的一个不错的例子。该期权不仅被专业金融机构所用,也是广大个人投资者常用的金融工具,成交量一度占全球期权交易量的60%以上。其发展也经历了一些波折,韩国交易所不断调整交易细则,来调节个人投资者的过度流入、过度投机与市场繁荣间的平衡,调节过程中考验的就是管理者的专业知识、业界经验、管理水平。
需要提高监管水平,而非简单提高门槛
从这50万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制定的期权相关规则可以看出,期权为机构和大户套利或套保提供了很大便利与空间,对于小散们的关心显然不够。然而,散户是一切金融市场的润滑剂,能为市场提供充沛的流动性,而且仅就ETF期权而言,20万、10万甚至更小的散户们也有套保和以小博大的需要,应该给他们参与期权交易的机会。
给散户们提供机会,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的考验。所谓态度,便是要公平对待所有市场参与者,至少应该在风险较小的方面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其中。所谓能力的考验,那就是我国金融市场管理者需要更快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行业管理能力、风险监控水平。
文章原创于外盘期货官网:http://www.haoyay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