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联动发展肇始30周年。回顾30年曲折发展史,总结经验,才能在新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1990年,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里程碑”事件引发全球关注——7月27日,《国务院批转商业部等八部门关于试办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报告的通知》,批准商业部和河南省政府试办郑州粮食批发市场。10月12日,该市场隆重开业,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基础上,中断了40多年的中国期货市场恢复,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发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无不带着它的印记,故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被认为是“介于期货与现货之间”的交易平台。
正由于此,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带着传统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基因,有过“野蛮生长”的狂飙猛进,但快速发展也让整个电子交易市场孳生了盲目和紊乱,广受诟病。在清理整顿中上下求索,以天津、上海、山东、浙江、江苏为代表的地域集群式交易市场和以有色、钢铁为代表的行业集群式交易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交易品种大到煤炭、铁矿石,小到大蒜、茶叶、酒,成千上万个交易品种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在加快商品流转、降低成本、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程度不一的市场作用。
回顾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各种实践,不难看到,这个领域的发展多年来始终处于一个纠结和难以言说的环境当中:鼓励和赞扬有之,质疑和否定有之。企业在思考如何建设平台和满足市场需求,政府在思考如何加强监管和控制风险。
直到1997年,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才有了正式合法名分——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进行联合论证,推出了一种新型现货交易模式,对相应商品进行即期现货或中远期订货交易,用这种方式进行现货交易的市场被称为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尽管有了名分,它还是因为规范等问题不断被清理整顿。19世纪英国小说家狄更斯在《雾都孤儿》里写道:“这是一个幸福的时代,这也是一个苦难的时代!”国内大宗商品现货市场,正处于这样的境况下。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产物。远在周代,商品交易市场就已颇具规模、初成制度。《周易·系辞下》中说:“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就是“交易所”的来源。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只有回归现货,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本系列报道,以年代“简笔画”形式,勾勒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30年简史。以岁月为准星,丈量天地盈亏。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建设是一个崭新而富有挑战的研究领域,各种新问题不断涌现,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不足之处,有不准确或谬误的地方,欢迎各界人士批评指正。
第一章:“冰河”筑梦
(1985—1996年)
1985年至1996年,是市场化的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大宗商品现货和期货市场“冰河”筑梦的开始。我国实行长期的计划经济,把人们的思想束缚住并僵化了,解放思想,打开坚硬的壳成为梦想。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只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作了概括,即“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新中国成立后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没有经验,而能参考借鉴的只有“苏联模式”。长期沿用“苏联模式”,国家计划高度集中,国有企业普遍缺乏活力,商品自由交易、商贸自由流通成为资本主义而被禁止,物资供应严重短缺,各种弊端凸显。由于观念僵化,到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才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是这样,也依然争论不止。
民以食为天,但这一时期,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粮价大涨,国家无钱补贴,城镇居民难以承受;粮价大跌,谷贱伤农。买粮难,卖粮难,深深困扰国家。这时候,市场完全掌握在国营企业手里,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完全的行政命令下达生产任务,或通过分配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做不了主,“三角债”困住了一串串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价格双轨制。
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于是,有官员和特权阶层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出现大批“官倒”“倒爷”,孳生腐败亟待破局。没有自由定价就没有市场竞争,使得价格问题几乎成为横亘在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面前难以逾越的“卡夫丁峡谷”。走市场经济就要进行“价格闯关”,国家对市场价格信号和风险管理的需求逐渐显现,迫切需要寻求改革突破口,寻找市场化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流通批发领域改革得以破冰。
于是,惊骇一时的“物价并轨闯关”,寻找“市场价格信号”,成为新中国交易场所的“催产师”。因为,发展经济需要开放,需要解决市场不匹配的问题,于是这样一个国家制度体系建设呼之欲出,从思想上到行动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这个阶段,是互联网进入中国的启蒙期、探索期。李彦宏还在硅谷思考什么时候回国创业,马化腾还在和代码死磕,马云还在外贸部开发对外交易网站……好在,这个时期风云激荡,“冰河”筑梦,交易市场也开启了从无到有的新时代。
1985,序曲
随着思想的解放,1985年,重庆市率先提出建设工业和农产品贸易中心,拉开了商品市场化的序幕,把产品的商业批发模式改为自由贸易流通模式,商品贸易中心出现。
1985年,时任国家主席专门到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去参观,象征我国高层领导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开始了对市场的具体形式的关注与研究。
1985年,北京市政府出台了放开肉、蛋、水产、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和打开城门欢迎各地蔬菜进京两项举措。新发地本身又是蔬菜产区,原本就有人自发在此批发蔬菜,在此基础上,划出15亩地,投资15万元,安排15个人建起了小型的农贸市场——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现在,新发地市场现已成为首都北京乃至亚洲交易规模最大的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达1680亩,承担了北京约70%的蔬菜和10%的肉类供应。2019年,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1749万吨,交易额1319亿元。在全国46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新发地市场交易量、交易额连续17年双居全国第一,其定期发布农产品市场行情分析报告、农产品价格指数,被认为是中国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晴雨表。
1986,边缘
1986年,锡瑞镨大宗商品研究所出版第一部《世界大宗商品市场年鉴》时,中国才开始改革开放不久,在大宗商品市场上仅扮演一个边缘角色。
1988,闯关
摆个小摊,胜过县官;喇叭一响,不做省长。——1988 年北方民谚
1988年,中国经济驶入敏感地带。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轻工产业的发展加快,企业数目剧增,物资供应更趋紧张,而推行了四年的物价双轨制在此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用一份向国务院的报告所述就是:“生产资料乱涨价、乱收费相当严重,部分地方和领域已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和国营机构投身到商品的倒卖中,人们利用手中的权力,从物价双轨制中牟利。5月,国家决定以霹雳手段让物价迅速地进入到市场调节的轨道之中,进行“物价闯关”。
彼时,全国中心城市的猪肉和其他肉食价格以70%左右的幅度上涨,其他小商品迅速跟进。“物价闯关”呈现全面失控的可怕趋势,各地物价如脱缰的野马,撒蹄乱窜,又造成了全国性的抢购风。这时,居民收入还很低,商品价格暴涨,会引发社会稳定问题。10月份中央再次提出“宏观调控,治理整顿”的方针。
1988年9月10日,武汉青山友谊商店,人们隔着铁栅栏抢购黄金首饰。
“物价闯关”失利,对国家和民众的改革热情来说是一次重大挫败。与此同时,国家对有“价格发现”“定价权”功能的期货交易场所建设探索并未止步。
3月,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商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各类批发贸易市场,探索期货交易。
1988年,我国期货、大宗现货交易市场的开拓者前往香港考察市场。
1989,行动
国家决定在国内建立批发市场,并组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建设领导小组。此举预示着,从此以后,批发市场从展销摆摊的交易方式发展到可以开展现货订单合约订货的交易方式。
1990,诞生
7月27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批转商业部等八部门关于试办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报告的通知》,批准商业部和河南省政府试办郑州粮食批发市场。10月12日,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新中国第一个商品交易市场正式开业。
图为:中国当代现货期货交易第一铃、第一槌
从现货批发市场起步、逐步向期货市场发展,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实现了两次飞跃,开始形成现货、期货两种机制共存、两种交易并行的格局。现货市场的成功运行,期货交易的健康发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为我国流通体制改革开创了一条新路。
实践证明,国务院试办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迈向市场经济的成功实践。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成立,不仅仅是建立一个市场,它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为实现从现货向期货市场过渡,做了各方面准备:理论准备——超前研究期货市场模式,以便明确前进方向;舆论准备——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特别是要消除期货市场同资本主义画等号的观点,充分认识投机在期货交易中的作用;政策准备——制订相应政策,切实保证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进场交易,并把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联结起来;人才准备——由于交易风险大,技术性强,就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懂交易、善经营的人才。
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和郑商所首任掌门人李经谋早期回顾文章
11月26日,经国务院授权,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建立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12月19日上午11时,中国证券市场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此前,当时的上海市委领导强调,对筹建交易所,对外要大力宣传,对内要低调,多做少说,甚至只做不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当遇到困难时,不要先说不行,要想一想怎么才能行。本着这样的态度,困难往往是可以化解的。
这一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的成立,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的新传奇,标志着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中,资本市场正式登上舞台。
在上交所门前排队办理股票账号登记手续的股民
1992,经改
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7月,经商业部和纺织工业部联合批准成立的中国茧丝绸批发市场开始试运转,在电子交易领域进行了有益尝试,进行中远期现货交易。该市场由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丝绸工业总公司、浙江、江苏、四川省丝绸进出口公司及嘉兴市丝绸总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坐落于中国丝绸主要集散地——浙江省嘉兴市。该市场的“全国性”特征突出,交易所产成的茧丝价格直接影响到国际市场,在全球丝绸界形成共识,成为国际茧丝价格的风向标。
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是年,经商业部等相关部委批准,国内第一批主要从事中远期标准合约交易及拍卖业务的批发市场相继成立。
是年,经商业部和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由河南省粮食厅和驻马店地区行政公署联合建立“河南中原芝麻批发市场”。该市场成立伊始,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中原油价”一度成为行业指导价格。1998年后,由于政策调整,各个批发市场严禁从事标准合约及中远期合约交易等,交易量迅速萎缩,到2006年年底,成了业界备受关注的“空壳”市场。2007年该市场改制重组,驻马店市天元芝麻批发市场(现名天元国际商品交易市场)“借壳”运营。
1992年,我国再度勇闯价格关并获得成功。
1993,分家
3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郑州商品交易所,5月28日正式推出期货交易,形成期货、现货协调发展的“郑州模式”。此后两家交易市场独立运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展现货交易,郑州商品交易所开展期货交易。
是年,发生了一件对金融领域发展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国务院公布了《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金融领域的很多事情都是在那个时候确定的。
1994,传播
10月,亚太地区电子商务研讨会在京召开,电子商务概念开始在我国传播。
1995,暂停
3月,针对一些现货批发市场借中远期现货合同交易之名进行变相期货交易的现象,内贸部、证监会联合下发《关于暂停中远期现货合同交易的通知》,所有商品中远期合同交易被暂停,不过批发市场开展现货交易被允许继续进行。
1996,发展
1月,昆明商品中心批发市场经原内贸部、云南省批准成立。该市场从起步起就在食糖流通领域引入“电子商务技术、统一管理制度、物流配送服务”三者于一体的食糖电子交易模式,促进了食糖交易方式的改革。
编 后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是介于传统现货批发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的市场,正由于此,有人称它为中远期市场,有人称它为“类期货”市场等。直到1997年,经当时内贸部批准,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进行联合论证,才为其作出定义并进行正名,认定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是新型市场的一种形式,它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弥补了我国原有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的不足,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而现有市场又先天落后的情况下,它的出现及繁荣,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得到正名后,发展十分迅速,业务相当火爆。由于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化运营、管理经验,这类市场开始出现一些恶性事件,这在市场快速发展时期应属正常现象,大家不必大惊小怪。事实上,即使成熟的欧美市场,不良市场事件也不可避免,特别是在新生市场上。
世界市场发展史早已证明,只要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企业有需求的市场,都要经过从新生到混乱到相对成熟再到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所以假以时日,它必将走上相对健康发展的轨道,并最终繁荣、兴旺。期市、股市的发展,都是例证。关注此后的“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30年简史”,你就会发现,这类市场将“因为需要而不死,因为缺乏规范而不活”,以至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处于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或多头监管中——谁都管谁也不管的局面,交易市场和监管双输,“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现象延续至今。
大宗传媒归属《期货日报》新媒体,大宗传媒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欢迎转发,但请注明出处。
文章原创于外盘期货官网:http://www.haoyay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