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大控股成立于1994年6月,1996年10月公司A股股票在深交所成功发行上市。
远大控股是一家以大宗商品贸易为主营的企业,经营主体为全资子公司远大物产。远大物产主营石油化工、能源化工、金属、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贸易,在全国各地拥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30余家,在海外多个地区设立了业务机构。远大物产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现货贸易商发展成为大宗商品交易商,即以大宗商品现货为基础,以期货工具为手段,通过期现货有效结合,规避现货市场的价格风险,增强客户粘性,拓展销售渠道,服务实体经济,并为上下游产业链提供价值服务,获取商业利润。远大物产年销售额已经突破550亿元人民币,连续入围中国企业500强。
作为远大控股的核心资产,远大物产曾遭实名举报操纵期货市场。
根据新京报此前报道,2016年8月,因为投资玻璃期货1609合约上损失惨重,一位名叫李直的投资者发出公开信,声称其联合了亏损累累,甚至即将家破人亡的30位中小投资者向监管层举报远大物产在玻璃期货1609合约上存在逼仓行为。
李直称,其怀疑玻璃1609合约被某大主力机构涉嫌利用资金优势,通过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多个关联账户,通过大单对敲、高频虚挂单撤单等交易手段操纵价格。而且玻璃市场仓单数量也处于历史高位。种种迹象表明,操纵玻璃期货价格和恶意逼仓的机构为远大物产。
对于李直的举报,远大控股和远大物产随后没有进行官方回应。
据李直介绍,2016年8月9日武汉最低长利玻璃现货价格折合盘面1070元,大部分折合盘面在1110-1130元之间,而且成交冷淡。而玻璃09期货盘面涨到了1227元。其中,8月9日全国比上一日仅仅普涨10元。而玻璃09期货价格却涨了70元,属于明显的恶意操纵。
李直称,多头建立的持仓总量远远超过市场可供应量的买单,把目前所有的交割库库容翻倍,都没有盘面上这么多货。多头利用仓库库容不足和自己的资金优势,迫使空头无法交出足够的仓单,显然存在逼仓行为。
李直当时称,市场传言是远大物产在进行操盘,种种迹象也指向远大物产;但基于目前的材料,尚不能确定远大物产存在逼仓行为。
受操纵期货市场案影响
远大物产去年未完成业绩承诺
2016年,如意集团进行并购重组,计划以每股44.36元的价格定向发行6714.16万股股份并付现金5.26亿元,用于收购金波、吴向东、王开红等管理层持有的远大物产48.00%股权。这意味着,远大物产整体估值达73亿元,较2015年8月末的经审计净资产6.41亿元溢价达1039.54%。
和大多数并购重组一样,这起交易也签署了业绩承诺。自然人股东和至正投资共同承诺远大物产2015年、2016 年和2017年实现的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扣除使用《股份认购合同》项下的配套募集资金产生的收益之后, 分别不低于 5.58亿元、6.46 亿元和7.51 亿元,三年合计达19.55亿元。
财报显示,除了2015年,远大物产2016年和2017年均未能完成业绩承诺。公司提到,“远大物产因涉嫌操纵期货市场案,计提了较大金额的预计损失。”
远大物产曾靠期货投资盈利大增:据公告,2014年,远大物产的期货投资盈利在其盈利结构中占了重要地位。公告显示,2012年、2013年、2014年,远大物产实现净利润0.69亿元、1.56亿元和6.01亿元。而2013年到2014年,其期货及电子交易等衍生品业务盈利分别为5.95亿元、16.5亿元。
远大控股上半年净利润大降115.05%
2018年半年报显示,远大控股2018年上半年营业收入约为310.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3718.87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15.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9996.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88%;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约为-14.4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2.17%。
10月13日,远大控股发布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的经营业绩为同向下降。
远大控股方面表示,公司2018年前三季度业绩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为:2018年,中美贸易战等因素造成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速度快、幅度大、连贯性差,对公司全资子公司远大物产集团有限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受美元加息拖累,外币融资成本高于去年同期。
文章原创于外盘期货官网:http://www.haoyay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