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显示,调查对象普遍更喜欢商业银行的柜台金业务,其次是纸黄金、积存金等业务,最后是代理交易所品种业务。
这与商业银行贵金属产品自身投资价值、黄金市场行情以及业务推广力度有关。2016年金价波动较为剧烈,商业银行的实物金需求有所下滑,客户往往通过账户金业务博取价差收益,推动了账户金交易及黄金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但是到了2017年,金价波动相对平缓,全年人民币金价只上涨了3.5%,从而价差收益与其他银行理财产品的优势不明显。
相反,过去两三年来金价筑底回升的趋势日渐明朗,越来越多的黄金投资者开始“解套”,形成了金价上涨预期和信心,而且2017年中国经济形势好于预期,居民收入明显好转,老百姓购金投资的需求再次高涨,这势必会增加商业银行实物金业务的关注度。
中国黄金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黄金实际消费量达1089.07吨,比2016年同比增长了9.41%,其中黄金首饰消费696.5吨,同比增长10.35%;金条消费276.39吨,同比增长7.28%。
除了2016年,商业银行实物金销量在过去2013年、2014年、2015年中表现尤为突出,每年销售量是2012年的两倍多。即便是在客户实物黄金需求向账户金交易及黄金理财需求转移的2016年,商业银行自有品牌金的销量也同比增长了3%。
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说,实物金业务营销维护相对简单,整个销售过程短平快,相比账户金业务、代理交易所品种业务,维护成本也较低,而对于专业性强代理交易所品种业务而言,更多的商业银行缺乏专业人才,客户投资交易风险大,维护成本也较高。
综合而言,纸黄金、积存金等业务处于上述两者之间,过去几年来,商业银行的这些业务增长较快。可是,去年金价行情波动较小,纸黄金、积存金业务的投资功能相应减弱,仅能满足保值需求的客户。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银行的网上和线下柜台进行黄金交易的客户数量大体呈现平分秋色的状态,线下柜台交易黄金的客户数量稍多,占总体量的55.02%。
这是有些出乎意料的,从调查对象的结构来看,66.96%的调查对象为26岁至35岁的青年群体,2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16.4%,两者占整个调查对象的83.36%,并不是大家所想到的大部分青少年群体更青睐于网上黄金交易。
目前,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较多,包括实物金业务、账户金、黄金拆借业务、黄金租赁、黄金期权,以及代理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甚至境外黄金掉期、境外黄金远期等多项业务。但客户了解不深、交易规则复杂,除了专业黄金投资者通常直接通过网络进行黄金交易,很多普通投资者还是通过线下柜台渠道接触和了解到多种多样的黄金业务,并且要经过专业人员的指导。
而实物金业务,更多的客户是在各地的商业银行网点中,在现场人员的推介和引导下进行挑选和购买的,黄金的高价值、审美性决定了黄金业务很难完全摆脱线下柜台完全依靠网络销售。
调查结果显示,商业银行现有的黄金业务满足了六成多的调查对象,尚有三成多的调查对象不满足于现有黄金业务。
从我国黄金市场开放以来,商业银行一直深耕于此,坐拥场内黄金交易平台场外OTC黄金交易平台和境外黄金交易平台,在黄金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已经渗透到包括黄金现货交易、衍生品交易、产用金企业套保、黄金融资,以及黄金保管与清算业务在内的多个方面,业务发展从过去到现在已经取得了千倍的增长。
可以说,伴随着我国黄金市场从国际黄金市场的跟随者到领军者,国外商业银行具有的黄金业务,国内商业银行也一应俱全,加上国内黄金全产业链条、世界最大的黄金生产、消费、加工、进口市场,黄金业务量位居世界前列,基本满足了国内黄金市场发展需求。可是,作为进入领军者行列的中国黄金市场发展,未来的发展进入了“无人区”,只有加快创新,才能满足黄金全产业链多种多样的需求,推动黄金市场更快发展。
目前,商业银行自主研发、自主确定交易规则、自由经营权最大的场外OTC黄金交易平台创新力却明显不足,发展较为缓慢,其在3个交易平台中交易规模是最小的。
在交易渠道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商业银行的实物金业务优势逐渐削弱,业务发展开始呈现萎靡态势;商业银行账户金业务虽然是被大众广泛接受的产品,但是买涨不能买跌的交易机制,造成了依赖市场行情,交易规模大起大落的局面;银行的黄金租借业务近年来深受产业链客户欢迎,发展规模迅速扩大,但如今受到了央行借贷规模控制等等。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期待商业银行去开发、去创新、去挖掘。
调查结果显示,大家普遍认为商业银行黄金业务存在可选择的产品较少、现场服务与推广差、成本费用高、便捷性不足等方面的不足。其中,可选择的产品较少占据榜首位置。
这主要反映了商业银行场外OTC黄金交易平台创新力不足,新产品推出少、发展较为缓慢的突出问题。在客户对黄金交易产品的新需求和新市场面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创新动作缓慢,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
随着对应而来则是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互联网黄金平台,其陆续闯进这片传统黄金市场“洼地”,在借鉴和学习传统黄金机构的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灵活运用黄金市场的手段,来帮助客户低成本、灵活便捷的投资、消费黄金,尽最大程度挖掘闲置黄金的收益。
和一些大型金店、商业银行的黄金升息业务一样,这些互联网黄金产品和服务也是通过黄金租赁来获得利息差,来分客户一杯羹。不同的是,这些互联网产品和服务以更高的收益、更低的手续费用,来帮助客户解决黄金买、卖、提、存、回购、升息等一系列问题,而且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使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这些需求,业务更加便捷灵活。
有民生银行的“民生金”,平安银行的“平安金”,有国有大型黄金矿山集团企业,如山东招金集团的“淘金园”“金当家”,也有跨界的国美黄金和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的京东金、微黄金,也有新兴互联网黄金企业,如黄金钱包、黄金管家等。当然,这个业态还仅仅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模式创新、风险控制、支付等相关牌照等,发展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但是,市场已经存在,机遇稍纵即逝,如果商业银行不抓住机遇,那么就把机遇留给了其他更具创新力、执行力的市场机构。
调查结果显示,大家普遍认为,商业银行的黄金业务还应该提供黄金兑换、不限品牌的黄金回购、黄金支付、黄金融资等业务。在这个多选题中,共超过7成的人选择了黄金兑换和不限品牌的黄金回购,可见这两项业务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目前,国内黄金市场中很少有机构真正实现黄金兑换,包括国美黄金。跨界进入黄金行业的国美黄金,在2017年提出了打造互联网黄金+场景化融合创新的新模式。其跳出黄金这一垂直领域,站在大商品、全领域、一站式服务的更高角度,探索黄金与资产、黄金与电器等黄金与其他场景化融合的发展路径。
和商业银行的牌照、渠道优势不一样,国美黄金依托于背后国美集团强大的产业链,准备开拓出一条内生增长与外延扩张相结合的商业路径。未来的国美黄金的黄金产品,除了传统的买卖提存理财等传统的服务外,还可能在国美电器、大中电器中随意变现为用户所需的电器等各类产品,让黄金支付在国美集团内畅通无阻。而国美电器、大中电器传统的提货卡,也可以轻松转换为国美黄金的黄金产品,参与国美黄金各种变现增值服务。
在国美集团这个相对封闭的产业链条中,除了数千家国美电器店铺和国美电商平台的数千万用户及高净值会员客户,也有国美金融这个拥有多金融牌照、服务水平较强的机构。此外,国美集团旗下还有研发智造板块、地产板块、投资板块等,与国美黄金可嫁接、可融合的场景多、平台广,因此这为国美黄金打造互联网黄金+场景化融合创新的新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可惜的是,黄金兑换这一尝试,随着国美黄金高层人员的调换、企业治理结构的调整而中断,在市场上并未形成较大影响力。黄金作为货币的延伸,在黄金兑换业务中得以崭露头角。同时黄金兑换业务的市场可行性也得到了初步验证,为商业银行等其他机构创新黄金兑换业务开创了先河。
而不限品牌的黄金回购则是对商业银行现有黄金回购业务的更高要求,更是对商业银行管理运营能力的考验。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只对于其自有品牌或少量品牌的实物金条进行回购,存在老百姓手中的黄金越来越多,而现有的回购渠道又不通畅,而人为地造成了黄金变现困难的情况。
但是,包括大部分实体金店或银行在内的大多数机构,要解决黄金回购问题,需要面临多个操作和运营难点,比如黄金物流管理难题,当前的物流体系对于丢失、损毁等问题处理还不成熟;安全管理难题,黄金丢失后的索赔极其繁琐;质量检测难题,客户不在现场的检测过程,极易产生纠纷;回购定价难题,定价时间完全被收购方所决定,客户可能不满意;后续处理难题,收购后的黄金仍然需要各种繁杂的后续处理。
而更难的是黄金支付问题,黄金尽管仍然存在货币属性,但是黄金已经不再是法定货币。抛去黄金支付操作层面的难点不谈,如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支付,那么意味着在现有的货币信用体系外,又建立了新的一套不依赖于信用的金融货币体系,这是一件关乎国家经济金融安全与稳定的大事。
在这两个多选项问题调查中,除了可能受问卷对象选择影响,平安银行领先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招商银行排名前列,这与各大银行市场规模和占有量基本吻合。
值得一提到是,中国招商银行作为一家在沪港两地上市的、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其黄金业务也深受客户的青睐。招商银行是最早从事国内黄金市场业务的商业银行之一,2001年就获批黄金现货买卖、黄金租赁、黄金收购、同业黄金拆借、黄金项目融资和黄金投资产品零售业务等6项黄金业务,如今基本囊括了国内黄金市场业务的所有牌照。
做大做强黄金业务是招商银行的重要策略与奋斗目标。去年,中国招商银行副行长刘建军在出席由中国招商银行协办的2017全球黄金市场高峰论坛致辞中指出,经过10多年的发展,商业银行已成为黄金市场最重要的投资者、经纪商和做市商,大力发展黄金业务有助于商业银行改善业务结构,提升专业优势和创新能力,提高客户黏度和价值贡献。
而在黄金业务方面最值得信赖的的商业银行调查中,中国银行排名较为靠前。自黄金市场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一直为客户提供多种贵金属投资交易产品和专业服务,并在2015年成为伦敦金银市场协会首家参与国际黄金定价的中资银行,在2016年正式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金”的定价行。
中国银行以围绕“担当社会责任,做最好的银行”为战略目标,注重深入普及黄金市场及黄金投资知识,加强投资者交流互动,保护投资者权益,提升客户黄金资产收益,实现客户黄金财富的价值传承。(张伟超)(完)
文章原创于外盘期货官网:http://www.haoyay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