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渠沛然报道:1月4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原油期货规模稳步提升,总体运行平稳,原油期货累计成交量达4264.52万手,同比增长2.55%;累计成交额为18.50万亿元,同比增长54.63%。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备案的境外中介机构达75家,境外客户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六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8年3月26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推出中质含硫原油期货。这是首个在中国上市的、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原油期货,同时也是国内首个允许境外投资者直接参与的国际化期货品种。不仅完善了我国金融市场,开启了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新篇章,同时也提升了亚洲原油期货市场的影响力,是建立中国在世界原油市场定价话语权的关键一步,具有国家战略意义。
中国原油期货的推出既能满足增量市场完善定价机制的需求,更好地反映亚洲地区的原油供需格局,又能为原油投资者提供套期保值等便利。同时,通过选择占全球油产约44%的中质含硫原油作为交割标,中国原油期货填补了中质油期货市场的空白。
中国原油期货上市以来,交易量稳中有升,充分发挥了其价格发现和风险管控功能,重要性日益凸显,境内外成交方不断增加。目前的市场规模已超过迪拜商品交易所的阿曼原油期货,成为继布伦特和WTI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原油交易期货品种。同时,我国原油期货与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生产、贸易、加工企业联系日益紧密,服务实体功能明显,成为境内外涉油企业应对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当前,中国原油期货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但与WTI、Brent原油期货之间差距仍存。
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中国原油期货目前交割仓库仅限于国内,与亚太地区的原油期货品种高度相似,应该通过建设境外仓库、参与境外实物交割推进中国原油期货的国际化,提高中国原油期货在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中的影响力,逐步推动中国原油期货成为亚洲原油定价基准。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价格联动关系得到加强,但中国原油期货还需提高能源现货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建议政府为相关原油实体企业参与提供更多优惠与便利,让原油产业链相关企业参与形成原油期货价格,加强期现货市场联系,扩大我国原油期货对现货市场的影响力,利用其对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能源现货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原油产业链相关企业应密切关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和中国原油期货价格走势变化情况,以及疫情形势发展变化情况,做好套期保值策略,避免因原油现货价格剧烈波动带来巨额损失。同时,利用期现货市场等多方面信息应对突发事件,及时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调整生产经营策略,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平稳运行。
文章原创于外盘期货官网:http://www.haoyay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