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与“数据让监管更加智慧”两大主题,吹响了新阶段证券期货业数字化转型的集结号角。
数字浪潮同风起,奋楫扬帆启新程。当前,期货市场迫切需要以更加开阔的眼界,找准服务和融入“数字中国”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全面深化数字化转型,充分发挥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的市场功能,努力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
期货数据要素有待开发
2020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发布,分类提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方向,首次把数据要素纳入进来,强调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数据就是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告诉期货日报记者,数字化是数据信息化、技术自动化、业务智能化的有机结合。
在欧阳日辉看来,作为我国数据密集型、高度信息化的金融行业的一员,期货业无时无刻不在产生海量数据,真正发挥数据要素价值,赋能百花齐放的期货应用场景,是期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最迫切的需求。
有分析人士认为,数据要素在我国期货市场中的应用,目前可大致分三个领域:市场监管、品种创新和业务创新,但三者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
在市场监管方面,利用期货交易数据和客户信息,我国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穿透式监管体系,得到了国际评估组织和监管同行的高度评价;在品种创新方面,指数作为一类编制数据,目前我国已上市多个股票指数期货、期权,商品指数期货、航运指数期货的上市准备工作正积极推进;在业务创新方面,我国期货经营机构的数据要素应用主要集中在中、后台,仍以传统的客户服务、风险管理、业务协同为目的,进一步开发数据要素潜能、以数字化思维推动业务和产品创新的空间十分广阔。
期货数据监管国际领先
通过大数据应用,实现穿透式监管。
自2006年成立伊始,中国期货监控通过对客户信息、资金流转、期货交易等大数据进行收集、分析、预警,在杜绝保证金挪用、监测市场风险、监控违法违规行为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期货市场“电子眼”“CT机”的作用。
从富有中国特色的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制度探索,到富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市场运行监控制度探索,再到具备独特优势的衍生品场内外联动监测的创新实践,体现了我国期货市场监管体系的改革创新和制度自信。
如今,监管各方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分析,已构建成跨市场、跨机构、跨场内外的期货和衍生品大数据平台,为我国平稳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20年国际“负油价”、2022年伦敦“妖孽”等输入性风险,提供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有效防止了境外市场的风险冲击。
长期以来,我国期货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市场运行质量不断提升,违法违规行为得到及时有效查处,且始终未发生大的市场运行风险事件,有力印证了期货市场监管设计中的“中国智慧”,为“数据让监管更加智慧”书写了强力注脚。
指数类期货创新正扬帆
指数作为一类编制数据,已成为我国期货市场近年来品种创新的重要标的。
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期货和期权市场不断扩容,上市品种覆盖农产品、基本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较为一致的期货和期权品种体系,部分品种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为我国编制和上市指数期货和指数期权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已上市多个股票指数期货和股票指数期权,商品指数期货、航运指数期货的上市准备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国际市场较为成熟的天气、波动率等指数期货的研究也在稳步开展。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院长王骏认为,在加快指数类期货品种创新的同时,要最大化期货数据的要素价值,在政府宏观调控、制定产业经济政策过程中,进一步发挥期货数据的先行指标和决策参考作用。
机构数字化转型求破局
近年来,我国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经济、视频直播等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在数据要素和金融科技的双轮驱动下,“云”上银行、区块链保险、智能投顾等数字金融也呈现蓬勃发展趋势。
相比之下,同属金融行业的期货业,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数字技术投入力度较弱,用于科技创新的投入严重不足。
在欧阳日辉看来,期货经营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数据驱动是前提,科技赋能是关键。
收集并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是数字化转型的前提。我国期货经营机构的数据要素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后台,仍以传统的客户服务、风险管理、业务协同为目的。事实上,期货经营机构业务线上化的过程中,大量用户数据和交易数据沉淀在移动端和电脑端,首要任务是对其进行采集、整理、聚合、分析,深挖其使用价值。同时,进一步整合自身、子公司、母公司等市场内、外多方数据,为数字化转型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期货经营机构数据采集、使用面临的直接困难是数据确权,包括合规和安全等多个方面。虽然《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相继出台实施,从不同角度确立了数据和数据权的法律地位,但最为核心的数据确权问题仍待立法明确。
科技赋能,将数据业务化、产品化,是期货经营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广州期货董事长肖成认为,大数据可以帮助期货经营机构实施精准获客和精准营销战略;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工从事部分重复性劳动,实现24小时不间断金融服务;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和不可逆等特点,可以帮助期货经营机构解决信用风险问题;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风险管理公司为实体企业提供标准化产品的融资;云计算可以帮助期货经营机构快速解决企业的套保、套利、基差贸易等风险管理的实际问题。
在建设数字中国战略的指引下,金融科技浪潮席卷资本市场,期货业应胸怀“国之大者”,发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面深化行业数字化转型,为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贡献期货力量。
文章原创于外盘期货官网:http://www.haoyaya.com.cn/